杨凝式的《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不输《韭花帖》 也是一座岑岭【欧宝app官方入口】
发布日期:2022-03-01 00:21
贺炜炜实临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疏密关系的处置惩罚
《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为后汉天福十二年(947)七月杨凝式从前晋留书记、左郎中处浏览到唐代隐士卢鸿隐居嵩山时的画作《草堂十志(嵩山十景)图》并于其后题跋。该作后藏于项子京家。后张孝思于江南收购晋唐法书、宋元名画此跋就在其中后又转售高士奇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苏轼所称:“自颜柳氏后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谢文采风骚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字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绪。”
从章法来看较之杨凝式另一 件传世名作《韭花帖》的疏朗《卢鸿草堂十志图跋》无疑越发茂密。作者尽力压缩行间空缺却又用行间轴线的变化、字的巨细处置惩罚、笔画的粗细变化等尽力留出空缺在茂密中不让人有沉闷之感。
如第一列其字轴线变化不大而第二列通过“旧传”“卢浩”二字轴线的偏移与第一列形成夹角在一处挤压行间空间又在另一处留出空缺。在临习的时候这点需要特别注意。
在用笔上毛笔敛锋入纸凌空 而下尖笔露锋少少锋芒隐约其中线条松涩冷静削繁为简以圆笔为主圆畅浑朴不露圭角深得颜鲁公行书神韵。
其用笔周遭并重用墨燥润相接;结字忽大忽小忽正忽欹;布白似不经心却见功力若有意摆设却得其自然可谓巧夺天工、入迷入化。
《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墨色变化 极为自然。前六列我们可以判断为作者蘸墨自上而下书写墨尽笔枯换行蘸墨自然过渡形成了循环往复的节奏。后两列以枯笔为主到末端处轻松空旷。
整幅作品于墨色中见行气于墨色中见自然。
杨凝式(837—954一说957)字景度 号虚白、癸巳人、希维居士、 关西老农、弘农人等 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
唐昭宗时进士任秘书郎。唐亡后先后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任礼部员外郎、左仆射、少傅、少保、太保等官职。
因曾在后汉任太子少师世称“杨少师”。因其为逃难而“佯狂”之故世人也称其为 “杨风子”“杨疯子”。
用行间轴线的变化留出空缺
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临写与剖析
意趣奇特、气势派头突兀的《卢鸿草堂十志图跋》比之前贤远不似二王之飘逸和隽永近不似唐贤之平正与开阔。
“疯子”其人
此三帖风貌各异或得二王风神或得鲁公神髓或具怀素狂意形成自己多变的气势派头自由抒写性灵。
重心平稳
单字内部的欹侧变化
这种整体章法上大密大疏的空间处置惩罚 我们也可以在单字的结构上找到类似的处置惩罚手法。如“传”“记”“能”“嵩”“郎”“开”“谏议”“卢浩然隐”等。
紧结处笔画几近重叠疏朗处留大片空缺。这种强烈的疏密对比给人以奇特的审美感受。在字的巨细处置惩罚上如果说杨凝式将第七列的“七月十八日”五字刻意缩小是出于文本花样的需要那么“览”“书”“家”“卢”“然”“鸿”“制”“嵩”“开”“征”“谏议”等字与“中”“君”“山”“大”“不”“也”“少”等字的巨细差异则是按这些字自己笔画多寡、体量巨细所作出的随机应变其巨细之差异在数倍甚至更多书写效果便于自然中出现推波助澜之势。
临习时要着重注意巨细差异的比例。
<。
本文关键词:杨凝式,的,《,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不输,欧宝app官方入口
本文来源:欧宝体育app官方入口-www.gdpurlux.com
Copyright © 2004-2021 www.gdpurlux.com. 欧宝体育app官方入口科技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ICP备77010239号-7